欢迎光临涪陵网官方网站

收藏网站/在线留言/涪陵焦点

logo

招商热线:137 0946 0479涪陵本地综合类信息资源整合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涪陵的历史你要知道-涪陵网

涪陵的历史你要知道-涪陵网

2020-12-14

涪陵区位于重庆市中部,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东经106°56′-107°43′、北纬29°21′-30°01′之间。东邻丰都县,南接武隆县、南川区,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区、垫江县。全境最东点为焦石镇白鸡堡,最西点为增福乡大茶园,最南点为同乐乡金家店,最北点为百胜镇红墙院,东西宽74.5千米 ,南北长70.8千米,总面积2941.46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117万人(2012年末)。全区辖9个街道、12个镇、6个乡:敦仁街道、崇义街道、荔枝街道、江北街道、江东街道、李渡街道、龙桥街道、白涛街道、马鞍街道、南沱镇、青羊镇、百胜镇、珍溪镇、清溪镇、焦石镇、马武镇、龙潭镇、蔺市镇、新妙镇、石沱镇、义和镇、罗云乡、大木乡、武陵山乡、大顺乡、增福乡、同乐乡。区政府驻荔枝街道兴华中路66号。

 

地形总的趋势是西北部地势较低,多为河谷丘陵、低山,东南部较高,多为丘陵山地。一般海拔为200—800米,最.低处龙驹乡三块石海拔138米,最.高处武陵山主峰磨槽湾海拔2033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降水量1072毫米。主要矿产有煤、天然气、铁、铝土矿、石灰石等。是国家商品粮、瘦肉型猪、榨菜、水果、蚕桑生产基地,特产有涪陵榨菜等。乌江、长江过境,与30多条溪河形成境内长江水系。乌江由城区注入长江而形成黄金水道和物资集散中心,是三峡库区的重点移民区之一。渝怀铁路、319国道高速公路过境,城区距江北国.际机场80千米。名胜古迹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古迹“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小田溪巴人墓葬、点易园,黑龙洞、小溪天生桥、望州公园、森林公园、雨台山、大木避暑度假村等。

 

涪陵因乌江古名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夏商至春秋前期,为濮人居住区。春秋中后期至战国中期为巴国地(曾为巴国国都,巴先王陵墓所在地)。战国中后期为楚国地。战国后期为秦巴郡地。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置枳县,为今涪陵区境置县之始。东汉时,分枳县置平都县。三国蜀汉时,增置汉平县,隶涪陵郡(郡治彭水郁山镇)。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置涪郡(又名枳城郡),为区境置郡之始。南北朝时,郡县建置变化较大。

 

隋置涪陵县(593年)、丰都县、垫江县,分隶巴郡、巴东郡和宕渠郡。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涪州,辖武隆县、涪陵县、隆化县。北宋改隆化县为宾化县,建置同唐。南宋置涪州,辖涪陵县、武隆县。元置涪州,辖武龙县。明置涪州,辖武龙县(后改为武隆县)。清置涪州,不领县,隶重庆府。民国初(1913年),改涪州为涪陵县,隶属东川道(东川道)。民国17年直属四川省。后隶属于四川省第八区。

 

1950年1月置川东行署区涪陵专区,辖涪陵、南川、丰都、石柱、武隆、彭水、长寿7县。1952年9月酉阳专区及所辖黔江、酉阳、秀山3县并入涪陵专区。1953年垫江县划入涪陵专区。1958年长寿县划归重庆市。1968年涪陵专区改为涪陵地区。1983年撤销涪陵县设立涪陵市(县级)。1988年分黔江、酉阳、石柱、秀山、彭水5县,设立黔江地区。

 

1995年11月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5]106号)撤销涪陵地区和县级涪陵市,设立地级涪陵市;1996年1月,正式撤销原县级涪陵市,设立枳城区、李渡区;地级涪陵市辖枳城、李渡2区和垫江、武隆、丰都3县,代管南川市。枳城区面积1431平方千米,人口57.2万人,辖5街道6镇8乡,区政府驻敦仁街道;李渡区面积1400.8平方千米,人口49.5万人,辖12镇6乡,区政府驻李渡镇。

 

1996年9月15日,涪陵市划归重庆市代管。1997年,涪陵市划归重庆直辖市管辖。1997年12月20日,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撤销原地级涪陵市和枳城区、李渡区,设立重庆市涪陵区,重庆市涪陵区辖原枳城区、李渡区的行政区域;原涪陵市所辖的武隆县、丰都县、垫江县,代管的南川市,改归重庆市直接管辖(1998年6月?正式实施)。

 

1998年3月23日,重庆市政府(渝府〔1998]37号)批复同意涪陵市枳城区江北街道办事处驻地从黄旗口迁移到点易村。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涪陵区常住总人口1134080人,其中:敦仁街道49280人、崇义街道44645人、荔枝街道97239人、江北街道44406人、江东街道39677人、百胜镇40464人、珍溪镇26460人、清溪镇22567人、南沱镇35450人、焦石镇22996人、白涛镇32433人、马武镇18995人、青羊镇26966人、龙潭镇32436人、堡子镇26905人、龙桥镇26934人、蔺市镇25011人、新妙镇31269人、石沱镇22925人、镇安镇26982人、义和镇36692人、李渡镇53413人、致韩镇24013人、丛林乡14021人、中峰乡22538人、仁义乡24227人、土地坡乡10695人、罗云乡17271人、卷洞乡6827人、大木乡3818人、山窝乡15659人、龙塘乡6930人、天台乡12296人、梓里乡11693人、酒店乡14951人、太和乡5992人、同乐乡16365人、聚宝乡8284人、新村乡13429人、明家乡24348人、增福乡21359人、惠民乡16428人、两汇乡15862人、石和乡11154人、石龙乡12805人、桥南开发区18970人。

 

2002年4月30日,重庆市政府(渝府〔2002〕50号)批复同意将龙塘乡更名为武陵山乡。2002年末,涪陵区户籍总人口111.4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61万人。辖5个街道(敦仁、崇义、江东、江北、荔枝)、18个镇(珍溪、百胜、清溪、南沱、白涛、焦石、李渡、镇安、义和、致韩、马武、龙潭、青羊、新妙、石沱、蔺市、堡子、龙桥)、22个乡(仁义、中峰、丛林、山窝、武陵山、卷洞、罗云、酒店、石龙、惠民、明家、同乐、两汇、增福、石和、新村、聚宝、太和、梓里、天台、大木、土地坡),63个居委会、356个村委会。

 

2003年10月21日,重庆市政府(渝府〔2003〕233号)批复同意将丛林乡杉树湾村5组划归珍溪镇管辖。调整后,丛林乡面积75.813平方千米,总人口13928人;珍溪镇面积52.128平方千米,总人口26551人。

 

2004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37.23万户111.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10万人,非农业人口30.47万人;辖5个街道、17个镇、22个乡、两个管委会,63个社区、354个村(《涪陵年鉴2005》数据)。

 

2007年末,全区面积2941.46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113.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82万人;农业人口80.83万人,非农业人口32.62万人;辖5个街道、17个镇、22个乡、1个管委会、1个示范区,共有63个社区、354个行政村。

 

2008年5月15日,市政府(渝府〔2008]68号)批复同意涪陵区撤销李渡镇、龙桥镇、白涛镇、镇安镇、堡子镇、致韩镇、石龙乡、中峰乡、仁义乡、丛林乡、土地坡乡、天台乡、卷洞乡、山窝乡、梓里乡、酒店乡、惠民乡、太和乡、聚宝乡、新村乡、石和乡、两汇乡;设立涪陵区李渡街道、龙桥街道、白涛街道;将明家乡更名为大顺乡;调整崇义街道、敦仁街道、荔枝街道、江东街道、江北街道、义和镇、百胜镇、焦石镇、珍溪镇、清溪镇、马武镇、龙潭镇、新妙镇、石沱镇、蔺市镇、同乐乡的行政区域;保留南沱镇、青羊镇、增福乡、罗云乡、大木乡、武陵山乡的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涪陵区常住总人口1066714人,其中:敦仁街道105296人,崇义街道75746人,荔枝街道156753人,江北街道36538人,江东街道51078人,李渡街道88124人,龙桥街道34541人,白涛街道46160人,南沱镇26447人,青羊镇16197人,百胜镇41114人,珍溪镇50017人,清溪镇29285人,焦石镇23454人,马武镇32360人,龙潭镇36511人,蔺市镇41730人,新妙镇34299人,石沱镇26144人,义和镇37390人,罗云乡14940人,大木乡3200人,武陵山乡6360人,大顺乡18844人,增福乡15527人,同乐乡18659人。

 

2014年,珍溪镇、蔺市镇、新妙镇共3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2016年6月3日,市政府(渝府〔2016〕30号)批复同意涪陵区调整义和镇管辖范围、李渡街道管辖范围和办事处驻地,增设马鞍街道。调整后,义和镇辖机房、松柏、高峰、鸭子、朱砂、华东、临江、石岭、庄子、黄草、红春、石堡、镇安、大柏、宏义、建新16个村(社区),镇政府驻兴义南路88号(原址);李渡街道辖石院、水磨滩、垭口、百花、云星、梨园、岚马、堰桥、龙塘、两龙、山仑、韩龙、新龙、明家湾、致远、桂花园、龙桥、断桥、石龙19个村(社区),街道办事处驻致远路36号(原致韩镇政府驻地);马鞍街道辖原李渡街道高岩口、双河口、太乙门、石马、两桂、玉屏、红星、马鞍、大石庙、和平、均安、大鹅、双溪、盘龙、金银、人和、倪峰、新阳、杨二坪19个社区和原义和镇鹤凤社区,街道办事处驻鹤凤大道6号(原涪陵新城区管委会办公楼)。调整后,涪陵区辖9个街道、12个镇、6个乡。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