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福土鸡也风流
“涪陵增福要搞土鸡秀,你来不来看?”2018年9月14日晚9时,一朋友从重庆打来长途电话。
“来!”我不加思索果断地回答,立马就订高铁票,第二天一大早从广州直扑涪陵。
说到选秀,这可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一件新鲜事,什么文化大使呀,形象大使呀,旅游大使呀,尽选不穷,各类模特大赛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佳丽们摆Pose,风情万种,观众们不眨眼,审美递进,一波接一波,无休无止,美爆了屏幕,乐坏了媒体,激活了经济,好事谁都愿意干。家禽选秀,我还真未目睹过,少见肯定多怪,好奇心驱驶。
走进涪陵、南川、巴南三区交界的增福乡,论地理环境,这里海拔不高,在200到900米之间,但却是亚热带立体气候,一年四季转换分明,冬冷夏热,湿润多雨,各种各样的植物便选在此安家落户,树密草茂,见不到一块裸露的秃地,农舍耕地大都嵌在绿毯中,森林强势,独霸七分天下。据乡长介绍,这里无工业污染,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宜居休闲**的福地。坊间曾有常来**,多来增福之说,正是一语双关。老祖宗有文化,取的地名也如此有说头。增福乡里还有一个长寿村,这不,增福乡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比例是全区的五倍。这里仍然保留着原生态农业。每家每户养猪、养鸡、种菜,自给自足。这里的人长寿是否与他们养增福土鸡,长年喝鸡汤进补,吃鸡蛋营养有关联,大数据还在调查求证之中。但乡里几位上百岁的老人都记得从他们爷爷那辈起就家家养一种叫增福土鸡的家禽。科学家总是冷静的,大都喜欢拿数据来说话,动物分类学家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们,全世界有各类鸡260多种,中国有160多种,增福土鸡位列其中,长期养在深山人未识,像我这样慕名从千里之外赶来看热闹的人并不多。
先哲有言,高度决定影响力。2006年时任涪陵区委书记胡健康对口联系增褔,他常来乡里调研,决策者的格局总在远处,他从大重庆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上看到增福的区位优势,提出将本乡名优特产品,直接输向有1000万人口的大重庆,把几百年来增福本地百姓家家都爱养的土鸡,扩大生产,发展成为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就是一个支柱,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
说到养鸡,国人无不熟悉,地下的文物会开口说,中国人养鸡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在天水已发现距今八千年左右甲骨文中的鸡;在湖北、江西、山东、河南、甘肃等省都发现有四千多年前的鸡骨或陶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和凤是神化的,鸡却身世不凡,它陪伴华夏子民的生活从远古走到现在,每十二个人中就一个人属鸡,神州大地丰富多彩的习俗,许多都与鸡紧密相联。山东一些地区有抢鸡的习俗;河南一些地方十月一日有杀鸡吓鬼之说。土家族男女以踢“鸡”、接“鸡”为媒介,谈情说爱;云南大理地区的白族流行“鸡米礼”,嫡亲或姻亲之间在出生、结婚、盖房时,送两只大公鸡,一坛米酒。一坛谷种,重头戏是 “鸡”。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后,转战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刘伯承司令员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传为佳话。在那浩如烟海的文史典故中,鸡成为主角的也是信手拈来一大串:“呆若木鸡”“月怀一鸡”“雄鸡断尾”“闻鸡起舞”,就是那调皮捣乱的猴子不听人话,人也拿鸡出气,有“杀鸡儆猴”的典说,仿佛这个灵长动物的王子离开了鸡,生活就失去了阳光和色彩。
更有那无数的文人骚客, 蘸墨写诗,泼彩成画为鸡立传代言。三国时期的曹丕在《斗鸡篇》中这样形容“长鸣入青云,扇翼独翱翔”。写出鸡的雄姿;唐代陈陶曰:“鸡声春晓上林中,一声惊落蛤蟆宫,二声唤破枕边梦,三声行人烟海红。”道出鸡鸣曲的节奏韵律;宋代的梅尧臣更一曲“人家在何处,云外一声鸡”点明家“鸡”的生活环境;风流才子唐寅他是画鸡写鸡的高手,其在画中题道:“头上红冠不用戴,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形象生动;我那个湖南老乡,艺术大师齐白石,他观察入微,生活气息浓烈,你看他写鸡雏:“渴时共水一盆,雏时优劣何分。为雄应为善斗,属雌不要司晨。”雌雄的本能定位,从小就得养成。
我没从遗传基因方面去研究,今天的增福土鸡与甲骨文时期的鸡有什么不同,但我知道今年选土鸡秀的选美标准有五条,那就是红冠、绿耳、黄羽、乌皮、青脚。
这些年我也先后参观过**外几家大型养鸡场,当听到场主介绍如何如何加快出栏率时就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家禽本来是自然散养的,自然的生长规律不可违。可贪婪的人类为一时口感之乐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违背天律,遭惩罚那是早晚的事。增福的土鸡养殖与别处不同,恰恰在这地方,他们遵循自然法则,大都是农家散养,虽有几家养鸡专业大户,年养殖量也不过万只。柳尚辉专业养鸡有20多年了,他有三个大型养殖场,面积小的百来亩,面积大的几百亩,都设在半山坡上。那天我去参观时正下着细细的小雨,养鸡场在山岚云雾之中,走近时才看到鸡在树林里、果树下,自由追逐嬉闹,啄虫觅食,喝的是露水山泉,食的是山果有机粮,一天不停地在大范围运动,肌肉发达,非常受市场青睐。近几年柳尚辉家每年卖鸡收入都在20~30万元。在重庆打工的妻子何秀沐见丈夫忙不过来,也辞工回家与丈夫一起伺候增福土鸡。早些年每出栏一只鸡政府还给补贴,最近两年政府又补助修鸡舍、围栏,开通运输道路。为扩大养殖面,政府免费为每家每户送鸡仔。他们靠养鸡走上了致富路。何秀沐动情地说“我家今天有这样的幸福生活全靠政府的政策好”。现在增福有14个养鸡专业协会, 40多家微型养殖企业、合作社,2017年出栏土鸡有50万只。
增福土鸡,抖落一身的土气,摇身变成了金凤凰,戴着重庆市**商标的桂冠,坐上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快车,风光地走向**各地。你看它得意地迈着方步,振着翅膀往前飞的样子,嘿!还真有几分****的范儿。
数增福土鸡,还看今朝!当地有八个乡同养这一个品种,2009年重庆市选在市区**闹的解放碑举办了一场规模**的土鸡秀,凡养增福土鸡的乡镇都送去参展比赛。增福土鸡秀,秀的不是谁的个头大,体量重,也不是斗鸡游戏,比谁把谁打趴下,正像灵长动物王子的选美,既看外形外貌,还赛内含修养和气质。增福土鸡取胜的**标准是种的纯洁度,血缘越正宗越高贵,看中的正是贵族血统。
当日广场布置得阵势浩大,彩旗飘飘,广场的中央搭建了一个大舞台,背景板用金色镌刻“第二届重庆增福土鸡秀”十个大字,影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全程跟踪报道,引来人潮涌动,来看土鸡赛的比看真人秀的人还多。选秀的组织者是渝中、涪陵两区人民政府,评委分别是重庆市畜牧局、科协、餐饮协会,渝中区、涪陵区领导。参赛选秀的土鸡全都编号站在笼子里或外边亮相,接受评委的审阅,每人一票。结果,增福乡的土鸡获得亚军。
憋屈!增福乡土鸡协会的柳会长总感觉损面子,以本乡命名的土鸡选秀,自己排第二位。他知道奥运会,亚运会,各种选美比赛,人们的眼睛盯着的是**得主,皇冠戴在谁头上。九年了,三千多个日夜,他心中涌动的激情还在燃烧,他们像培养奥运**似的,从幼崽抓起。增福人有增福人的理念,坚定地保持土鸡的纯种,不与外界任何鸡的种群杂交。土鸡协会有一帮土专家,常年去各村各家私访,他们像当年朝廷命官奉旨选佳丽一样,广集民间的“俊男靓女”。有一年,土鸡协会的柳会长带领的选美小组来到河坝村,恰在这时从村民罗来寿家走出来一群鸡,个个体硕健壮,打头阵的公鸡更是气宇轩昂,抬头挺胸,大有君临天下之势,无疑它是这个群体中的统领者,母鸡们则带着刚成年的小鸡四下觅食。柳会长眼前一亮,“踏破铁鞋无觅处”,这些正是他要选“入宫”的“苗子”。老罗也心爱这群有出头之日的宝贝,朝朝夕夕像待孩子一样伺候着。这群子民,个个殷实厚道,都有舍身报主恩的志向。当然,时代不同了,强征已不在选项之列。柳会长扯住老罗的衣袖,那意思不言自明,选美小组相中了罗家的“俊男美女”。柳会长递个眼色,你出个声,开个价。老罗**纠结,割爱如割肉,五味杂陈的感觉堵在胸口,一袋烟功夫都不作声。柳会长也耐着性子,死缠硬磨以高出市场的价格从老罗家劫走几对佳丽“入宫”。
育种场这帮小子也真坏,同一家选来俊男靓女入宫后,不让它们青梅竹马在一起同居。将它们分开,同别村入宫的一起繁衍后代。其言说得冠冕堂皇,物竞天择,为的是避免近亲繁殖。目前育种场经反复筛选,已繁育出第五代,根正苗红,一代更比一代优。
汉代的《韩诗外传》中云“鸡有五德,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今天增福土鸡选秀的标准与老祖宗的鸡之五德一脉相承,只不过今人考察的更多是外形外貌。离选秀开幕之日还有十多天,柳会长带我去看他们物色的参赛选手,从外形整体上看,它们是那大腹便便的笨头鸟,往那儿一立,便有一种气度不凡,悠闲典雅,谦谦君子之范。大冠,红而润,溢放出**活力。绿耳是增福土鸡无可选择的标志性特征,两眼水灵灵的,瞻视清爽,平射出友善的目光,从颈部到背腹部的羽毛,恰似金玉白久酿出的黄,散发出金灿灿的光,每片细羽都蕴藏魅力,高扬的尾翼油光黑亮,红黄黑天然一体,集合成鲜艳无比,生意盎然的华服,印证了那句诗“锦衣不用剪刀裁”。脱掉它的外套,全身祼露浅乌富有弹性的皮肤泛着油光。三趾叉开,抓地,稳而有力,外呈藏青色,这是增福土鸡标准的帅哥范儿。
在动物界不论是胎生的还是卵生的,雄性都长得硕美健壮,这是天工赐给它们求偶用的最原始的资本,这些家伙每次都炫耀到尽。增福的土鸡就是另类,它与同类别的种群相比似乎显得有内涵,不横野张扬。
十年寒窗苦渡,一举成名天下知。它正期待着隆重而热情的加冕礼。福有福报,吉祥双临,增福土鸡一声鸣,引来千家万户春。这不是愿景,而是我们生活的现实。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